香港,失去科技的二十年?
提到香港,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亚洲的一个金融中心,但是很少人会认为香港是一个科技中心。
1998年十月,当时的香港有提出科技兴港,要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建议在港兴建名为硅港(Silicon Harbour)的电子技术开发区。
在那个年代,东亚承担欧美国家转移出来的晶片、半导体生产需求正在成为主流。台湾知名的“新竹科技园”大约也是在同一时期建成。当时有数据表明,该项目到2008年有望为香港新增195,000个就业机会和300亿港币的生产总值。
但这一项目却迟迟没能推进,一方面是因为香港人多地少,另一方面也包括了当时美国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向香港的出口等。没地皮、没生产设备,自然也就建不起任何科技园区了。加上2000年出现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破裂,承担金融职能较多的香港更加明显的感受到了相关波动,也留下了更深刻的阴影。
香港科技产业的发展迟缓,很多人会归咎于2000年左右“硅港计划”的失败。
广州猎头公司亨德森认为,事实上,相比大陆,香港更早的实现了4G网络的覆盖。在2010年,香港很多公共场所就已经有了免费WiFi,个人家庭也很早就实现了千兆光纤入户。包括智能手机的价格和下沉效率,都是要先于大陆一步。其他诸如金融服务,海外科技企业的入驻,也要相比大陆更加完善。在这样优异的环境之下,香港还是非常可惜地错过了移动互联网。
在过去二十多年里,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都市,其科研环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,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反思。有人指出,香港在科研领域的重心似乎过于偏向基础研究,而对科研成果向实际产业转化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,这种倾向性在近年来愈发引人关注。
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,对于推动人类认知边界、奠定未来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。香港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设施,长期以来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,研究成果频出,尤其是在生物医学、信息技术、材料科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然而,随着周边地区如深圳、广州等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迅速崛起,香港在这方面的相对滞后开始显现,其在全球科研版图上的地位面临挑战。
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,香港这次不再犹豫
因此,当全球科技界因OpenAI发布的一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而沸腾之时,香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波技术革新的浪潮,将其视为重塑自身科技竞争力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契机。生成式人工智能,以其强大的内容创造能力、个性化服务定制以及跨领域的创新应用,预示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,香港决心借此东风,加大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扶持力度,力图在新兴技术领域抢占先机。
意识到过去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不足,香港开始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,旨在打造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创新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。
香港大幅增加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的资金支持,不仅设立了专项基金,还通过税收减免、补贴奖励等形式降低创业门槛,激励更多初创团队投身于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探索中。此举旨在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,为香港的人工智能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。
两大科创集群,即香港科技园与香港数码港,均针对科创企业制定了差异化的培育方案。以香港科技园的IDEATION项目为例,该项目在初期阶段为参与者提供高达10万港币的近乎无条件资金支持。
香港优才计划,作为吸引优秀人才落户香港的“直通车”,在2023年已取消年度配额限制。这一变革为来自知名企业背景的个体如黄全等,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获批途径,仅需通过七年的续签流程,便可直接获得香港落户资格。
为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,香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,搭建平台促进大学、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。通过成立创新孵化器、加速器,以及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和交流活动,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提供从概念验证、原型开发到市场推广的全方位支持。这些平台不仅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,还促进了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,加速了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。
尽管香港在科技产业领域的成就尚不突出,但其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依然表现出色。在享有IT界奥斯卡之称的APICTA大会上,香港每年都能取得令人瞩目的奖项成绩。举例来说,就在去年,香港的SmarKie智能自动售货机、法诺实验室有限公司开发的多语言人工智能客户服务系统,以及智能RFID嵌入式机场行李装载机器人等项目,均荣获了大会颁发的奖项。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香港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潜力。
此外,AI猎头公司广州亨德森还发现,香港还特别注重法律与监管框架的完善,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。政府着手修订相关法律法规,确保在保护数据隐私、维护网络安全的同时,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,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。通过建立透明、合理的监管机制,增强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任度,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在AI教育与AI人才培养方面,香港也在不断加码,通过修订课程设置、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和培训项目,以及与国际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合作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这不仅满足了本地人工智能企业的人才需求,也为香港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源。
香港在Open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后,不仅看到了挑战,更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政策措施,香港正努力构建一个开放、创新、协作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,力求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,重振其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地位。